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茅台也来分一杯羹 GLP-1赛道火爆依旧 副作用需警惕!
茅台也来分一杯羹 GLP-1赛道火爆依旧 副作用需警惕!开始涉足,从中分一杯羹。12月5日,专注于保护氨基酸及多肤药物中间体企业泰和伟业宣布,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由茅台金石
其中,茅台金石基金和茅台招华基金是在5月宣布出资100亿元成立的。被投资对象——泰和伟业拥有GLP-1侧链等上千种产品供应药企及CDMO客户。预计本次融资将用于加速公司240亩二期工厂的投产及500亩三期工厂的建设,计划于2025年实现1000亩一二三期工厂的投产,进一步满足全球Fmoc氨基酸。
跨国药企方面,药物进展两级分化。礼来Zepbound在美国药店上市,诺和诺德开始探索预防肥胖的药物,辉瑞则停止了Danuglipron的研发,这已经是今年停止的第二条GLP-1药物管线。国内,翰宇药业获得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通知书,通化东宝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im电竞官网首页。
此外,除了各大药企的频繁尝试,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后的副作用在近期也备受关注,EMA目前已经开展了对GLP-1药物的调查。
在各大药企GLP-1捷报不断的当下,却在近期宣布,计划放弃其实验性Danuglipron(每日口服两次)的研发。
Danuglipron是一款由辉瑞研发的一款GLP-1RA药物,用于治疗肥胖和Ⅱ型糖尿病。辉瑞公布的2b期试验数据显示,共有600多名肥胖接受了不同剂量的Danuglipron治疗。在26周时,受试者的平均减重范围在4.8%——9.4%;32周时,受试者的平均减重范围在6.9%——11.7%;而对照组在这两个时间段的结果分别为增重0.17%和1.4%。
从实验结果来看,该研究达到了主要重点,体重与基线相比发生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变化。那为何还要停止该药物的研发?辉瑞表示,公司观察到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且有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副作用而停药。具体来看,有73%的受试者出现恶心症状、47%的出现呕吐症状、25%的出现腹泻症状。
并宣布由于观察到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副作用而停止用药,停药率超过了50%。因此公司决定不再推进这款口服的三期临床。具体来看,这些副作用包括高达73%的入组者出现恶心,47%出现呕吐,25%出现腹泻。
不过辉瑞依然在探索Danuglipron的潜力,未来开发将集中在每日一次的配方上,药代动力学数据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辉瑞首席科学官兼总裁医学博士Mikael Dolsten表示,辉瑞依然相信改进后的每日一次的Danuglipron配方可以在肥胖治疗范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将继续集中精力收集数据以了解潜在的情况。
今年6月,辉瑞还曾放弃了另一款GLP-1药物Lotiglipron。原因在于中期临床研究中服用该药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这一现象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和肝功能受损。但辉瑞也表示,没有患者出现与肝脏相关的症状或副作用,也没有患者出现肝衰竭或者需要治疗。
从辉瑞目前披露的管线来看,尚未有其他减肥适应症的在研药物能够接棒。这也意味着,如若Danuglipron的潜力探索不顺。辉瑞在GLP-1赛道上,短期内将无法翻身。投资者显然也已对此失望,在辉瑞宣布Danuglipron将不会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当日,美股盘前一度跌超5%。截至12月7日,辉瑞市值1616.57亿美元,近年来以来已经下跌了50%左右。
反观拥有阿尔兹海默和双引擎的,如今风生水起,截至12月7日,市值达到5584.49亿美元远超辉瑞和(4317.62亿美元)。据CDE官网11月14日消息,拟将礼来递交的AD新药Donanemab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另一款减肥适应症GLP-1药物Zepbound,也在11月初获FDA批准,现已在美国上市,并且定价较旗下Wegovy的售价低约20%。
罗氏也在GLP-1赛道下了大手笔,罗氏于12月4日宣布,已同Carmot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将支付27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4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收购后,罗氏将获得Carmot目前的研发组合,包括所有临床和临床前资产,Carmot及其员工将作为罗氏制药部门的一部分加入罗氏集团。
据了解,Carmot共有三款GLP-1产品。其中,处于Ⅱ期临床期间的CT-388产品被罗氏称作是具有作为肥胖及合并症best-in-class的潜力。另外两款GLP-1药物分别处于Ⅱ期和Ⅰ期临床。
拥有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的GLP-1R激动剂的诺和诺德,目前已经开始将关口前移,转而开展预防肥胖的研究。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在当地时间12月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他成立了一个专注于“转型预防(transformational prevention)”的部门,该部门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的分析技术对肥胖作为一种疾病进行深入了解。一些试验数据可以为“有些人为什么更容易发胖”提供线索,甚至可能催生第一种预防肥胖的药物。
放眼国内,目前已有两款减肥适应症的GLP-1药物上市,分别是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另有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在12月4日获批,不过方面曾明确作出回应称,公司利拉鲁肽注射的获批适应症为降糖,且没有减重适应症在研。
据申万宏源统计,目前共有近60条管线处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阶段。其中,Lily/信达生物的Mazdutide、先为达/凯因科技的Ecnoglutide、Genexine/石药集团/天境生物/天士力的TG103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甘李药业、博瑞医药也有管线进入Ⅱ期临床。
但在市场热情高涨的当下,GLP-1类药物的副作用也该敲响业内警钟。回答最初让GLP-1爆火的源头,是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减肥经验。注射司美格鲁肽和饮食的调整让马斯克成功月瘦27斤,如此之大的,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爱美人士开始尝试使用GLP-1类药物。
不过,从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来看,使用这类药物的人绝大多数都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国际金融报》在此前曾采访多为注射过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的消费者,其中一位女士向记者表示,“服用后恶心并且心情也不太好,特别是在生理期的时候症状会更加严重。”
据央视财经报道,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在10月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丹麦诺和诺德研发的司美格鲁肽这类药物可能会增加使用者患严重胃肠道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与另一类——安非他酮/纳曲酮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率相比,使用GLP-1类出现胃麻痹的相关风险增加近4倍;胰腺炎风险增加9倍;肠梗阻风险则增加了4倍。
此外,12月1日,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MA)风险评估委员会表示,需要进一步了解可能与GLP-1受体激动剂有关的和自残念头的潜在风险,要求GLP-1药物生产商对相关药物多个方面的问题作出澄清。